本文目录:
- 1、火箭塔克交易到哪个队?
- 2、火箭奇才达成的重磅交易对于两队分别有什么影响?
- 3、官宣!火箭篮网达成交易,太阳迎来坏消息,本西离队有新进展
- 4、「畅所预言」篮网-火箭队的交易把PJ·塔克送到布鲁克林
- 5、赚大了!火箭增加2名即战力,又多1个首轮签,未来可期!
火箭塔克交易到哪个队?
1、月18日据NBA名记Woj报道,火箭队与雄鹿达成了一笔球员交易方案,火箭将防守悍将塔克和库鲁茨送去雄鹿,得到奥古斯丁和DJ威尔森,还有其他的首轮签和交换权等。
2、而在这个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交易之一,便是前火箭队球员塔克加盟洛杉矶湖人队。这一消息一经传出,立即引起了球迷们的热议。那么,塔克加盟湖人到底意味着什么?接下来,我们将为您一一解析。
3、虽然它属于角色参与者的交易,但它非常令人惊讶。塔克的交易主要由芯片取代,阿拉萨的交易主要是他的交易价值。重量重! Rocket Tak被交易到雄鹿队以携手让字母表,雷霆队加热 让我们先看看Tak的交易。
4、我还挺期待雄鹿队接下来的比赛,我想看到塔克在雄鹿队的首秀,这一定是非常精彩的。
火箭奇才达成的重磅交易对于两队分别有什么影响?
1、具体的交易方案为:火箭送出威少,得到奇才的沃尔和2023年受保护的首轮签。
2、另外一方面,奇才现在的主教练是布鲁克斯,他曾担任雷霆主教练,和威少有不错的关系。对于威少来说,这样的教练在奇才,他来到奇才之后,肯定会有大量的球权。
3、最近不仅有很多精彩的比,而且还有一个重磅的交易合同达成。休斯顿火箭队将自己的当家球星詹姆斯哈交易给了布鲁克林篮网队。
4、在北京时间12月3日,火箭和奇才达成了一笔重磅交易,火箭队送出拉塞尔-威斯布鲁克换来了沃尔和一支首轮选秀权。
5、威斯布鲁克离开火箭队,根据知名记者的报道,火箭队将威斯布鲁克交易到了奇才,换取了沃尔和一个首轮选秀权。我对这笔交易感到震惊,火箭队的操作令人费解。
6、数据、得分都有很大的提升,进攻手段不断增加,唯一被球迷诟病的是,季后赛太软,没有总冠军的野心。
官宣!火箭篮网达成交易,太阳迎来坏消息,本西离队有新进展
1、刚刚过去的24小时,联盟又传来多个重磅消息:火箭篮网达成交易,双方各取所需;太阳队迎来坏消息,主力中锋艾顿续约受阻;湖人功勋大加索尔宣布退役,众人送上祝福;本西蒙斯离队有新进展,可能会加盟一支弱旅。
2、据篮网队官方宣布,球队已经正式与火箭、骑士达成三方交易,球队得到哈登(根据此前的报道,方案具体为4方交易,篮网官方暂时并未公布带有步行者队的四方交易细节)。
3、值得一提的是,赛季初期,印第安纳步行者与休斯顿火箭,达成的拿笔三换一交易赚了。最新消息显示, 后卫卡里斯勒韦尔将会在本周日,对阵克里斯保罗带领的菲尼克斯太阳中复出,迎来步行者生涯第一场比赛的首秀。
4、但是因为哈登的合同金额太大,一时间也很难找到可以交易的球队,这一点是火箭队的一个难题。哈登可能会去篮网队。
5、在被湖人队以117-110完虐之后不到12个小时的时间里,多位最具权威的“交易专家”(包括Shams+Woj)先后报道:“詹姆斯·哈登通过四方交易(篮网队,火箭队,骑士队,步行者队)加盟了篮网队”。
「畅所预言」篮网-火箭队的交易把PJ·塔克送到布鲁克林
话说到这里,我们还是来预估一笔交易,火箭把PJ·塔克和另外两名角色球员送到布鲁克林,以换取一名高水平的后场球员。
PJ塔克还是外线投篮稳定,防守端标的球员,所以塔克还是可以给一些有竞技实力的球员帮助。理想情况下,火箭可以把塔克送到有竞争力的球队,换来有前途的年轻球员,这也是火箭前段时间透露的交易要价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哈登的交易重启后,包括篮网和费城76人在内的多支球队都送出了自己的意向报价,其中76人已经同意将本西蒙斯加入到哈登的交易中,不过最终经过权衡之后,火箭最终同意了篮网等队的四方交易。
赚大了!火箭增加2名即战力,又多1个首轮签,未来可期!
1、据NBA传来的消息,火箭将塔克、库鲁茨和1个2022年来自雄鹿的首轮签交易到雄鹿,得到DJ-奥古斯丁、DJ-威尔森和1个来自2023年的无保护首轮签。同时,火箭还可以将2021的次轮签和雄鹿的首轮签互换,但是雄鹿拥1-9顺位保护。
2、为此,美媒《NBA分析网》的Greg Patuto也支招火箭,可以与灰熊队完成2换4交易,打包伍德与戈登两名即战力,换回两名新星+一枚首轮签。
3、《nbaanalysis》提出了新的交易方案。火箭得到三位新星+两个首轮签,伍德空降尼克斯。
4、据休斯顿当地记者报道,火箭交易奥迪的要求是3个首轮。一旦有球队这样报价,交易或很快达成。这一次奥迪交易筹码被曝光,绝不是空穴来风,可能真的有这样的计划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orldartsnews.com/172.html